一輩子不結婚老了會后悔嗎 一輩子不結婚
蕭伯納說過一句經典的話,讓結婚的人去結婚,不結婚的人不結婚,反正他們到最后都會后悔的。
各位,至理名言啊。 所以聊“結婚”or“不結婚”,其實都沒什么意義,更無須有什么鬼優越感。 anyway,不要把這事兒想得太嚴重。
我從很年輕開始就不想結婚。 一是,懶,怕麻煩,想到未來要跟一個陌生的家庭發生親密聯系,想想都要嚇得魂飛魄散。
二是,我愛自己遠多于愛他人。 27歲,28歲的時候,曾經恐慌過,結婚是不愿意的,不結婚是害怕的,準確說是這個世道在嚇你。
我至今還記得我媽當時嚇我的話,說你不結婚,你的朋友們都結婚了,世界上你再也沒有朋友了。 人人都跟你說世上有鬼,其實你他媽從來沒見過鬼,但你還是怕得要死...就是蠢貨啊。
我當時也怕,很怕,但是現在再回頭,什么呀。已婚的朋友還是朋友,而這世界上還有更多的新朋友可以挖掘。只要你樂于交朋友,真誠交朋友,30 以后,我交了很多真朋友。
總之,現在,啊,我只想啤酒配烤鴨熱烈歌頌我的單身30 的歲月,真是爽死了! 沒有養孩子的負擔,又不用跟公婆磨合,跟男人戀愛,合則來,不合則分,沒利益牽扯,感情更純粹一些
。 有人會說,你就等著爽一時慘一世吧,年輕健康時當然好啦,看你老了多凄慘,別人都有兒有女,你就不是這樣想啦。 哎呀,先活到70歲再算啦,何況,有兒有女的晚年就不孤凄嗎? 當然,跟“結婚”這樣的主流比起來,“不結婚”客觀上要更難一些,要做更多的籌劃和準備,畢竟你做著一個偏離集體的事兒,承受的壓力更大。
某種意義上來說,我覺得更多的人還是適合結婚。 單身,從現實層面來說,要更大程度“抗風險”。 婚姻的本質是什么呢?雙方找合伙人抗風險,而當你舍棄了婚姻,那就變成你一個人的壓力了。
我以為單身,要掙錢,掙很多錢,掙更多錢,做好“健康管理”。 什么?不想結婚還不努力去掙錢,你倒是想得美! 不結婚還不努力掙錢,你對得起老家的父母?
當你可憐兮兮的爹娘跟隔壁鄰居坐一起的時候,A說我女婿怎么怎么掙錢,B說我孫子多乖,C說我媳婦是公務員……你讓你爹媽能插上嘴的唯一辦法就是亮出他們的金手鐲/金表/車等等東西:看,我女兒又給我買這個,家里有了好幾個了,說不讓買,還給買,真是! 你自己有虛榮心,你就不允許你爹媽有虛榮心了,你不能給他們孫子外孫,你就得給錢,讓他們在他們的圈子里也可以插上嘴!而且爹媽都會老的,你不預留錢,怎么辦呢? 不結婚還不努力掙錢,你敢應對任何風險?
有家庭的女人沒了工作,哪怕她男人再沒出息,半年內總能給她碗白粥喝,你呢,不掙錢,房貸/房租誰給你出?清醒點啦,不結婚的人,一個人是一支軍隊,好不好?你不強大,誰替你強大?
一家人一起生活要互相遷就和互相監督,比如孩子要上學啊,父母就不可能熬夜到很晚,孩子要補充養,“吃”便比較講究,而一個人最容易陷入“隨意”和“缺少約束”的氛圍里,吃也吃不好,誰也睡不好,容易身體不好。而獨自生活的人,生病時候是最凄涼的,所以,健康管理也是抗風險的。
這種“健康風險”還包括性風險。 事實上,單身的人缺乏穩定安全的性生活也是一種極大的困擾,我甚至覺得這塊如果得到解決,單身的人數量會上升很多。
單身小伙伴有余錢就給自己買份保險,也是一種抗風險的行為(真的不是保險廣告)。 從精神意義上來說,單身的人要有非常強悍的內心。
一方面,學會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。 這個社會的多元化,很大程度上只表現在網絡上,真實生活里更多人認為,一把年紀不結婚,這人多半是有點毛病的。他們怎么看,不要影響到你才好。
一方面,有自己的愛好,不對,愛好還不夠,是能找到一種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寄托。 怎么說呢? 很多人結婚也不是為了愛,只是為了有個人陪伴,生孩子其實真的只是不知道該去做點什么,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了,就會覺得自己總是做了點什么事兒。人生是很虛無的,假如找不到精神寄托,會痛苦莫名。
最后,單身的人還要一種開放輕松的心態,別覺得,我既然選擇了單身,那我就拒絕任何改變和交流。 要知道生活是一條緩緩的河流,是流動的,沒有一種觀念是不能改變的,之前那么多年沒遇到的愛人,也許轉角就遇到了呢,一直覺得小孩子煩人,忽然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某個孩子的笑顏,也會怦然心動,想“造”一個也是可以的。
有時候,生活的甜蜜不就是因為這種負擔嗎? 人的彈力即是智力。
深呼吸,放輕松,這世界,一切很好,不缺煩惱。
,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,與本站無關。其原創性、真實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和原創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文章投訴郵箱:studyofnet@foxmail.com